3万人过上“无痕生活”:6年不制造垃圾,只买二手货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周刊 Author 邢亚琪
这种矛盾的特质,使得袋子有别于我们想象中典型的环保人士。她不会穿着环保服大肆宣扬环保的重要性,也不会因为别人的不环保行为而心生愤懑,她和非环保人士的相处是自然而恰到好处的。
但在此前,她也曾如极端环保主义者那般,整日将环保口号挂在嘴边,将自己的生活和环保紧密关联。
而这样做的后果是,袋子对周围的人和物变得越来越麻木,她很难共情其他人的快乐与幸福。在她过去的认知里,似乎所有不环保的行为都是不该存在的。
袋子尝试了多种方法让自己跳出对环保的极端追求,而她的转变似乎也为环保人士提供了践行无痕生活的样本:环保是我们的选择,而不应该成为别人的枷锁。
9月2日晚上10点,袋子在B站更新了一条有关衣服改造的视频,这条视频累计收获了11.4万次的播放量,是她近日来播放量最高的一条视频。
视频中的袋子一如既往地化着精致的妆容,穿着吊带装,娓娓叙述自己改造衣服的心得:将吊带裙的两根带子固定在衣服中间后套在脖子上,就可以获得一件挂脖裙;用皮筋在衣服的腰部位置绑上一个金属圆环,就可以缩小衣服的尺寸;将衣服内置的两条晾衣带剪断后绑成蝴蝶结,就可以有效避免衣领滑落。
作为一名环保博主,这不是袋子第一次更新与衣服有关的内容,早在之前,她就更新过一条用自制的洗衣粉洗衣服的视频。只不过,在自制洗衣粉的视频发出不久,袋子就放弃使用洗涤剂,而选择用清水洗衣服。
做出这一决定并未经过过多思考,而是因为袋子意外发现衣服的清洁程度与是否添加洗涤剂关联性不强,即使只用清水,衣服也能被清洗干净。
在袋子看来,“我们清洗衣服多是因为衣服上有汗味或者饭菜的味道,要去除这些味道,并不需要借助洗涤剂,只用清水清洗也能实现这一目的”。
不使用洗涤剂只是袋子践行环保生活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她还采取了许多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方法,比如,她会饲养蚯蚓,让蚯蚓消耗厨余垃圾,也会用冲水器代替卫生纸,还会用月经杯取代卫生巾。
在她看来,这些举动虽然微小,但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仍有裨益。这些方法在豆瓣小组“无痕生活|可持续·极简主义”内得到了推广和认可,3万多名小组成员一起在组内分享自己的无痕生活妙招。作为小组的创建人,袋子见证了小组从无到有、从鲜有人知到人数超过3万人的全历程。
她在小组内分享自己践行无痕生活的妙招,也从小组成员那里学习了一些新的技巧。比如,她通过小组得知,矿泉水瓶可被改造为碗筷收纳盒、花盆底座,椰子壳可以成为花盆种植盆栽,玉米芯可以用来刷洗碗筷等。
袋子并不清楚小组内的人是如何成为环保人士的,但她很清楚,自己成为环保人士与家庭氛围不无关系。小时候,父母带袋子去饭店就餐,会自带餐具用于打包,打包时,父母会告诉袋子,这种就餐方式不仅可以减少一次性餐盒的使用,还可以避免一次性餐盒与食物接触,保持食物的安全性。
在国外留学期间,袋子延续了父母的就餐方式,她会自备餐盒打包,但也见过很多与浪费有关的案例。比如,喜欢快餐的人会因为薯片、薯条等食物的价格过低,超需购买,当这些超过个人需求的食物无法被消耗掉时,购买者就会将食物丢弃;逢圣诞节等节日,好友之间往往会互赠礼物,过度包装的礼物造成了纸张、丝带等物品的浪费。
袋子对物品的欲望不高,她喜欢体验式消费,也不会接受过度包装的礼物,她会在节日前告诉朋友,自己不需要圣诞礼物,也会告诉自己当时的男朋友,如果强制送礼物,礼物只会有两个下场,“要么被退掉,要么被放到二手平台售卖”。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袋子的做法似乎是不近人情的,可能还会让人觉得好意被辜负。但好在,她和所有好友达成了共识,朋友也乐意赠送袋子类似演出门票这样的礼物。
在践行无痕生活之前,袋子和多数年轻人一样,喜欢购物,喜欢用有限的预算购买尽可能多的物品,当时的她尤其喜欢购买由彩妆中样组成的彩妆礼盒。在那时的袋子看来,这种购物理念是实惠且合理的,自己不仅用较少的钱购买到了心仪的物品,还规避了彩妆消耗不完、被遗弃的风险。
但当家里的礼盒越积越多,手中的资金越来越少时,袋子逐渐意识到,看似划算的礼盒其实并不划算,这些非必要的物品从根源上来说仍是一种浪费。回想当时的购物习惯,袋子认为自己之所以会无计划购物,是因为低廉的价格减轻了她购物的负担,诱人的广告让她无法辨别衣物最真实的样貌。
多次反问“自己真的需要这些物品”这一问题后,袋子决定将自己不需要的物品挂在二手平台上置换掉,不适合置换的则赠送给自己现实生活中有需要的朋友。当时,袋子使用的二手物品交易平台并不支持现金交付,仅支持物物交换,物品所有者可以用自己不需要的物品,线下置换自己喜欢或需要的东西。
袋子介绍,这一平台对物品的种类、价格等限制很少,小到价格低廉的罐子,大到价格昂贵的电器、家具等均在其列,不仅如此,平台上还能看到某些课程的置换信息。那时的袋子喜欢养花、吃水果、购买散装物品等,她会用自己不需要的物品置换肥土、水果、储物罐,也会把自己种植的植物剪下一块,泡发、生根后,和陌生人置换。
因为商品仅支持线下置换,袋子不得不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往陌生的环境接触更多陌生的人,有些人还给袋子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袋子印象最深的是,她曾在二手平台上发布了丝瓜瓤的置换信息,并在信息发布后和一位俄罗斯女子达成了置换协议。
通过线上沟通,袋子得知这名女子刚从俄罗斯搬到加拿大,对周围的环境并不了解,之所以会和自己置换丝瓜瓤,是因为对方是一位环保人士,而丝瓜瓤既可以满足清洁餐具的需求,又可以完全降解。交易地点是当地一处农夫集市,袋子和对方交换过物品后,一起逛了集市,她向对方分享了自己的生活妙招,对方同她讲述了自己的环保生活。
在另外一次置换二手椅子的经历中,袋子还意外进入过犹太人社区,并在该社区内看到了从未看到过的犹太人的样貌:头戴黑色礼帽,身穿黑色长外套,鬓角处有长长的发绺。这一社区紧邻袋子的住处,而之前,她并不知道自己的住所旁竟然有一个犹太人社区。
回国后,袋子仍延续了购买二手物品的习惯,也依旧通过二手物品和人产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她在线下交易时,不止一次得到过陌生人的关怀。一次,袋子到一位物主家购物,却被物主“强行”赠送了许多其他物件,对方在为袋子打包物品时,还不断感叹:“你一个小姑娘在外打拼不容易。”
这种因物品与他人产生交集的经历成了袋子人生中美好回忆的一部分,袋子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一件普通的物品,获得一个全新的、了解别人的机会,以及感知别人生活的途径”。
践行无痕生活的6年间,袋子接触了很多环保人士和非环保人士,也看到了双方对环保生活不同的态度。不久前,袋子参加了线下的一个户外活动,参加活动的人员多是环保人士,这些人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素食主义者。
在与人共同就餐时,袋子听到有人对那些食肉的环保人士进行抨击,给出的理由是“搞环保的人都应该吃素”。虽然袋子是素食主义者,但她仍告诉对方,环保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人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以自己的生活方式要求别人是不科学的,我们不能因为别人食肉,就否定别人为环保做出的贡献。
很难想象袋子也曾陷入过度环保的理念之中,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一切人和事。比如,当袋子看到气球,她首先想到的是气球会变成垃圾,最终结局只能是污染海洋、被焚烧或者被填埋;看到烟花,她想到的是空气会被污染,小鸟会被炮声惊动;看到海洋环保人士饮用瓶装水,她会觉得对方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环保人士,还会因此对对方心生介怀。
这种稍显极端的环保态度曾经让袋子受困颇多,她很难共情别人的喜乐、幸福,也很难融入群体之中,她一直试图让别人接受并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一次“辩论赛”后,当时袋子和一位朋友就环保有关问题进行了辩论。
袋子称购买环保材料制成的物品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对方表示所谓环保材料只是商家的营销手段,主要营销对象就是环保人士。争执中,袋子意识到,强迫非环保人士接受环保生活是不现实的。她主动停止了这场看似没有意义的争吵,并在用餐结束后,主动去厨房清洗酸奶盒上残存的酸奶,以提高酸奶盒的回收利用率。
令袋子没有想到的是,对方在看到自己的举动后,竟主动承包了清洗酸奶盒的任务,此后也未再就环保一事和自己发生争论。袋子猜测,这是因为自己用行动让对方相信,环保并非面子工程,而是个人选择,践行与否全凭本心,无关清高。
这件事以后,袋子对宣传环保的热情似乎不那么高了,她不会刻意挑起环保相关的话题,也不会在朋友做出非环保行为后,心生指责或者难过,她选择尽己所能做好环保,而非强迫朋友和自己一起参与环保。
在网上分享环保生活获得众多喜爱后,袋子也受到了部分网友的怀疑,有人认为她作为环保人士,不应穿着时尚、妆容精致,更不应该乘坐飞机等燃油消耗大的交通工具。面对这些怀疑和指责,袋子曾想过改变自己的形象,比如将吊带装换成素净宽松的白色T恤,将脸上的妆容卸去,以此使自己更符合大家对环保人士的想象。
但多番考虑后,袋子还是决定保持自己原本的样子,她不希望大家将环保和苦哈哈的生活联系起来,也不希望大家将环保和生活乐趣看成是对立的两面。“我希望大家以一种开心的、享受生活的状态践行环保,我想让大家觉得环保是一件可以顺势而为的事情,不用那么辛苦。”她还建议,“践行环保要从自己的需求出发”。
袋子称,她不会因为环保去做一些十分复杂的事,比如她不会为了步行,而放弃乘坐地铁、高铁、飞机等公共交通,也不会为了践行素食,放弃食用鸡蛋。“如果有人特别不喜欢我的内容,可以将我的账号拉黑,或者将有关内容列为不喜欢。这样的话,以后就不会刷到我,也不会刷到同类的内容。我希望网友看到我的内容是开心的,不希望我的内容带给别人不快乐。”袋子说。
点【在看】,环保生活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新周刊》微信公众号(ID:new-weekly)。关注新周刊微信公众号,与你一起有态度地生活。官方微博@新周刊。